2023年5月25日,以“新时代 新作为 共建绿色智慧现代化救捞”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救捞论坛在湖北武汉举办。来自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国际救捞联合会,英国、孟加拉等国家的专家和业内人士,以及全国各地的航海院校、科研院所、救捞海事、打捞工程企业、设备器材厂商和香港特区政府消防处、飞行服务队等120余家单位的200余名嘉宾代表齐聚一堂,交流探讨新时代救助打捞行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动力,共商救助打捞行业发展大计,共绘救助打捞行业发展蓝图,共享救助打捞行业发展成果,共助水上交通运输和涉水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航海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宝晨出席会议并代表何建中理事长致辞,期待各位嘉宾围绕主题畅所欲言,为共商共促救捞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他指出,救助打捞单位要在顺应大势、服务大局中赢得发展主动,要在抢抓机遇、改革创新中实现自立自强,要在深化交流、务实合作中扩大国际影响力,要在赓续血脉、传承科学荣光中弘扬救捞精神。 国际海事组织海事亲善大使、中国科协决策咨询首席专家徐祖远先生出席此次论坛并作“科技赋能国际救捞高质量发展”主题演讲。他指出,海上救捞是促进航运经济平稳运行、保障海上人命安全的崇高事业,要破解共同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共商共建共享。一要坚持科技赋能,驱动专业提质升级;二要坚持人才驱动,厚植专业发展根基;三要坚持合作互鉴,拓展专业发展空间;四要坚持安全固本,筑牢专业发展的根基。他呼吁,要坚持聚焦技术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深化救捞领域全方位交流合作,全面提升救捞综合能力,携手推动救捞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严新平先生以《危化品船舶事故探测、定位和转运装备技术及应用》为主题,从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应用效果和未来展望四个方面出发,对力争在未来构建一套“覆盖近海,兼顾远海,辐射内水,天地一体,网信融合”的一体化现代智能报警搜救系统,实现“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安全防控、统一标准规范”,提升海上应急信息“智能”处置决策水平,打造智能救捞“新基建”,实现救捞过程网联化、可视化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办法,对实现数字化救捞建设寄予良好愿景。 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局长王雷在主旨演讲中以“坚持走绿色智慧发展之路 努力缔造现代化救捞发展新高地”为题,简要介绍了中国交通救捞二十年来的发展情况,提出“软硬并蓄,保障有力”“科技引领,适度超前”“生态优秀,珍爱家园”“开放融通,互利互赢”四点建议。强调“以综合能力强救捞之本”“以创新驱动赋救捞之能”“以绿色理念固救捞之基”“以开放合作聚救捞之智”四个重要举措。他表示,中国交通救捞正处在跨越式发展时期,一方面要加大自主创新,另一方面要重视汲取世界各国先进技术和经验,通过完善双、多边救捞国际合作机制,进一步在装备设施建设、救助打捞技术和专业人员培训上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提高对世界海上人命安全的保障能力。 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主席迪恩·劳伦斯、国际救捞联合会秘书长詹姆斯·赫伯特、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刘亮、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理事长宋家慧先后就中国智能航运发展、提高全球海上搜救能力、防止海洋污染、推进应急救助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中华救生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主题演讲。随后,22位专家学者分别交流了各自领域的前沿发展,为大家贡献了一场学术交流的盛宴。 2004年至今,中国国际救捞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11届,发展为独具特色的跨国界、跨部门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为深化国(境)内外救助打捞领域的科技交流合作,凝聚行业共识,推进救助打捞行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与本届论坛同期举办的还有中国航海学会救助打捞专业委员会成立40周年学术研讨会,得到了广大委员单位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会议期间,同时组织了救援设备装备展示等活动。
上两条同类新闻:
中国航海学会救助打捞专业委员会 2023年工作计划新 年 献 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