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 “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获得者、江苏省防汛机动抢险队潜水班班长 孙建国
江苏省防汛机动抢险队潜水队队长孙建国,一位貌不出众、语不惊人的南京知青,扎根苏北一干就是 25 年,与潜水打捞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多次被评为宿迁市及江苏省水利系统 “ 文明职工 ”“ 十佳标兵 ” 和 “ 先进工作者 ” , 1998 年被全国总工会评为 “ 职工读书学习先进个人 ” , 2001 年被授予 “ 江苏省劳动模范 ” 称号,日前又荣获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 “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 放弃 “ 肥差 ” 挑重担
1981 年,江苏宿迁防汛机动抢险队前身 —— 骆马湖控制工程管理处决定组建苏北第一个潜水班,负责徐州、宿迁地区水利工程水下抢险打捞作业。身为采购员的孙建国,第一个报了名。当时许多人都无法理解,放着 “ 肥差 ” 不干,偏偏选择又苦又累、风险很大的苦差,这不是自讨苦吃吗?
然而孙建国不顾亲友的劝说,铁定了心要干这一行,用他的话说: “ 采购员,大家争着做;潜水打捞缺人,很多人却不愿干!我应该顾全大局,吃再多苦,受再多累,我都认! ” 孙建国在工作中展示了较强的组织能力,很快被任命为潜水班班长。
超凡毅力练就潜水绝技
熟悉水利工作的人都知道,潜水打捞是最艰险繁重的工种之一。水下作业时,潜水员要身着净重 80 公斤 的潜水服潜入 10 多米深的水下,在承受水压的同时一干就是好几个小时。如果没有顽强拼搏的精神和超凡的毅力,他是无法撑下来的,更不用说完成打捞任务了。 1997 年 1 月 6 日 ,数九寒冬,宿豫县皂河灌区的轴流泵急需水下抢修,孙建国不畏 零下 12 摄氏度 的严寒,只身一人潜入水底,硬是咬着牙修理了 3 个多小时,终于使试车成功。也正是从那时起,他的四肢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每逢阴雨天,便疼得彻夜难眠。
多年来,孙建国凭着他的水下打捞绝活,协助淮安、徐州、宿迁等地公安机关破获水下大案 50 多起。 1998 年 3 月 10 日 ,宿迁市区一辆肇事吉普车在仓皇逃跑时撞断运河一号桥护栏,翻入河中车毁人亡。案发后,宿迁市领导亲临现场组织打捞,然而天黑下来仍然一无所获。于是他们想到了远近闻名的打捞能手孙建国。此时,孙建国带着 3 名助手刚刚外出作业回来,他们不顾疲劳和饥饿,立即赶赴现场潜入水底开始打捞。他们凭着高超的技术苦战 5 个多小时,终于在凌晨 3 点完成打捞任务,及时疏通了航道。
潜心钻研创利 200 多万元
有人说孙建国很傻,吃了那么多苦,协助警方破案还分文不取,一点市场观念都没有。其实,孙建国一点也不傻,他努力钻研技术,大胆创新,曾先后研制出水下打捞、水下修船、水下抢险等多项专用工具,他还积极开拓潜水打捞市场,为水利事业单位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贡献。
“ 水下修船 ” 的灵感来自于他为一艘轮船打捞叶轮的经历。那次,当他将叶轮捞上后,看到船队又花几千元雇船将船拖到 30 多公里外的船厂修理。孙建国仔细观察修船过程之后心想,如果能利用潜水作业,将落水的轮船零件捞上后直接在水下安装、维修,岂不是既替船主省钱省时,又能为本单位创造一笔可观的收入吗?于是,孙建国潜心研究,终于自创出 10 多种不同规格、尺寸各异的专业修理工具。多年来,他带领潜水班成员为山东、江苏等地上千艘船只施行过水下更换叶轮、船舵等作业,创造产值 200 多万元。
对待工作,孙建国一丝不苟,满腔热诚;可对家人,他亏欠的实在太多。一年 365 天,他总有 200 多天奔波在工地一线,顾不上患有严重心脏病的妻子和先天性癫痫的女儿,顾不上卧病在床的双亲,就连父亲病危时也未能回家尽份孝心。
这就是孙建国,一个乐于奉献、有勇有谋的水利技工,他为水利事业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用火热的青春谱写了闪光而平凡的 “ 水下人生 ” 。
2004-04-29
作者:盛家宝 王慧梅 蔡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