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谢遵哲 罗加标
提要: 本文通过椒江污水处理工程深海排放管道施工实例,着重介绍水下弹性敷设理论的形成,曲率半径、矢高、应力控制及重量调节法沉管工艺。以供工程管理、技术人员作以参考。
1 、工程概况
台州市椒江污水处理工程深海排放管道工程,起自距下海点 52M 的陆上交接点 M ( L52 ),在 L30 处有钢质的“一转二”接头。排海管线长约 1152M ,管径 DN1000 ,该工程包括陆上排海管段,穿越涵洞管段,海上放流管段,海上扩散管段、一转二接头等。
2 、自然条件
2.1 气温:年平均气温 16.6 ~ 17.3 ℃
极端最高气温 38.1 ℃
极端最底气温 -6.8 ℃
年平均最高气温 21.2 ℃
年平均最低气温 13.8 ℃
2.2 降水:降雨量多集中在两个雨季,即 4 ~ 6 月的梅雨期, 7 ~ 10 月的台风期。
2.3 风向:主导风向:四、五月份的风向为 ENE 风,六、七、八月为 WSS 向,全年主导风向为 WN 向,年平均风速 2.7m /s 。
台风:年平均影响 1-2 次,最多可达 3-4 次,出现季节一般为 7-9 月,最早为 5 月,最迟 11 月。
2.4 海洋环境:
拟建椒江污水管线排海段工程场区属滨海—河流相,排污管线位于江海交界处,该工程受椒江江水和海潮等水交影响较大,根据有关资料,该处海域最大潮位 4.22 米 ,海水最小潮位 0.26 米 ;涨潮平均流向 295 °,落潮平均流向 115 °;涨潮海水平均流速 1.03 米 / 秒;落潮海水平均流速 0.81 米 / 秒,平均潮位 2.22 米 。
2.5 地质条件:
根据地质报告,管槽开挖层主要以淤泥为主,局部地区为淤泥质粘土夹粉砂,天然含水率高,孔隙比大,承载力低。
3 、施工方案的确定
3.1 施工与施工方案的拟定:
根据该工程管道口径大、水下整体安装长度( 1050 米 )长、工期紧、工作量大、且受风浪、气候影响多等特点,在施工时,充分分析该工程的自然条件、海洋环境及地质状况,利用所处环境的有利因素,经过方案优选,论证分析决定采用:堤脚并行组焊、柔性调节下滩、侯潮拖运、精确定位、重量调节沉管的弹性敷设总体施工方案。

施工平面布置示意图
3.2 施工相关关键参数的确定:
根据理论计算及单位多年施工实践取得经验,相关参数确定如下:
3.2.1 控制曲率半径:
R 理 =ED/2[ σ ]Ej
R 理 ——理论计算曲率半径
E ——管材弹性模量
[ σ ] ——管材允许应力
D ——管道公称直径
Ej ——焊接接头系数
R 理 = 644 米
若以理论计算曲率半径为控制目标,在施工中如没及时控制,就会使管道挠度等变形过大,甚至使管道应力超过屈服限,留下永久变形,影响管道安装质量。为保证施工质量,防止管道过度变形。施工时控制曲径半径同时不小于 1000D 。
R 控 = 1000 米
R 控 ——控制曲率半径
3.2.2 控制矢高和极限矢高:
一般情况下:
h 极 =R 理 ( 1-cos θ /2 ) = 202 米
h 控 =R 控 ( 1-cos θ /2 ) = 140 米
h 极 ——极限矢高
h 控 ——控制矢高
θ——曲率中心角
3.2.3 控制应力:
σ = =103MPa < 120MPa
3.2.4 弹性敷设曲率半径校准:
R= ( L 2 /H+H ) /2 > R 控
随坡设弯敷设水下管道,其曲率控制及应力控制效果一般不够理想。根据施工要求,本工程弹性敷设曲率半径满足控制曲率半径要求,在本工程拟采取水下弹性敷设。
3.2.5 侧向阻力
R t = C P ρ AV 2 = × 1.2 × 1.1 × 10 3 × 0.5 × 1.03 2 =350N/M
3.2.6 重量调节配置
结合管段在水中自重,根据公司施工专利,配置调节浮 2 只 / 米,调节管段自重控制为 20KG /M 。
4 、工程方案实施
4.1 轴线、标高控制
工程施工前,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根据具体施工条件又利用全站仪、水准仪等对轴线、标高进行准确放样。基槽施工中采用“全站仪、 GPS 和导标”三结合法进行准确定位。标高控制利用数理计算数据结合导标水尺记录严格加以控制。基槽开挖后利用水尺及测深仪结合进行跟踪复核。
4.2 钢管组装
管道组装场地是钢管组焊成长管段的重要设施,虽属临时工程,但其位置的选择与建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进度和工程投入,根据现场踏勘,结合工程具体情况,选址于海堤砼护砌处。同时设置柔性台座组装面,使其满足高于最高潮位 0.6M 左右。
4.3 管段下滩
针对管线长、线性要求高,局部变形不易控制,排放管形状特殊等特点,根据现场作业的条件和潮汐特点,下滩时利用柔性台座可调节性,使组装长管段自浮下滩。
4.4 管段浮运就位
长距离管段浮运为本工程的施工难点之一。其难度体现于管道长度长( 1050M ),漂浮于水面受风向潮流、气候等因素影响程度大,管道弯曲变形情况较复杂,可能出现“~”型变形等,考虑上述因素,对极限矢高、控制矢高相应加以调整( h 极 调整为 93 米 , h 控 调整为 61 米 ),通过拖运阻力等力学分析计算,首尾中合理选点配置 6 艘拖轮。侯高潮拖运,主拖船控制浮运速度,助拖轮随时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浮运状态,使浮运时管道允许的曲率半径、矢高在控制之中,同时掌握缓速逆流拖运,尽可能使管段直线浮运。
管段就位后,尽快把管段与定位桩锁牢,以清除钢管的横向挠度,同时消除水流对管道的漂移作用。定位桩的布设根据侧向力 350N/M 确立为φ 300 钢管,间距 40 米 打设。

排海管沉放示意图
4.5 管段沉放
管道沉放为本工程重点所在,受本工程水下管道长度较大、管径大,挠度及应力控制较难影响,如全线布设起重船进行控制沉放,根据具体船舶情况,需 50m 布设一艘,容易造成船只数量多,交叉抛锚,布设困难;相互协调,调度困难;连岸段易造成搁浅。为解决此类问题,在实际施工中采用配置重量调节浮法,控制水下自重为 200N/M ,配合了 3 艘起重船作业,很好的控制管道的曲率半径和应力。管段下沉完成,潜水员下水沿管线逐点检查探摸,管段贴泥受力情况良好;轴线、标高复核与设计吻合。管道一次沉放成功。
5 、结语
椒江污水处理工程深海排放管道工程施工中按水下弹性敷设的理论,较好的控制管道曲率半径,控制矢高,使管道应力分布均匀,通过重量调节的方法较好的解决了沉管施工工艺。整个施工过程,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使该工程提前 10 天完成,工程质量优良,为椒江人民提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