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烟台打捞局的一名新兵,在来局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我有幸参加了“幸运星”、“津航拖28”和“普瑞吉特”三个大型打捞工程。如果说“幸运星”轮的打捞让我震惊,“津航拖28”轮的打捞让我兴奋,那么,“普瑞吉特”轮打捞工程则让我感动。因为对于参加施工的潜水员、船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个简单的工程,而是一条用鲜血和汗水铺就的、充满曲折和坎坷的路,是他们除了父母、妻子和儿女之外的全部骄傲。
——题记
2004年9月28日夜,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岛城上空礼花齐放、火树银天,家家摆酒设宴,举杯邀明月,把酒庆团圆。此时,青岛北海船厂码头,坐沉了50多天的“普瑞吉特”轮,经烟台打捞局近百名职工连续19个心昼夜的紧张施工,已完成前期的封舱堵漏工作,迎来了最后起浮的关键时刻。甲板上,一个个橘黄色矫健的身影正在紧张地忙碌着,布放在难船船舱的23台大功率潜水泵,以每小时3000立方的排水量,将沉船中的进水排出船外,副局长杨晓仁没有了往日常挂在脸上的笑容,正密切注视着难船起浮的进度,码头上,两个有着钢铁般意志的汉子——局长杜柠和工程处处长戚明不停地在踱着,指挥着工程。
凌晨五点钟,天色微清,皓月当空,“普瑞吉特”号在23台大功率水泵抽水和两只500吨浮筒的帮扶下,已基本处于漂浮状态。至此,在青岛黄岛,交通部烟台打捞局再一次创造了奇迹,仅仅19天,中国北方救捞史上近三十年来最大的一艘沉船打捞成功!
作为局报的特派记者,在19天的时间里,我无时无刻不被这里的人和事感动着。
9月10日,天刚朦朦亮,在床上似乎还能听到“芝罘岛”船劈开水浪的声音,广播里传来王德明船长有力的声音:大家起床了,抓紧吃早饭,船马上就要到锚地了。经过一天两夜的航行,“德洋”轮拖带“芝罘岛”船终于到达北海船厂码头外锚地。海面上雾气朦朦,潮湿而又闷热,刚刚还沉浸在台风洗礼过的烟台初秋的丝丝凉意,又转到闷热的青岛,大家纷纷在甲板上就位,开始工作前的准备。
上午8:00,“北海拖2”、“北海拖3”拖带“芝罘岛”进入码头,远远望去,茫茫雾气中,巨大的“普瑞吉特”号显得那么无奈而伤感 ,海水轻轻拍打着距甲板咫尺的船舷,甲板上森然林立的脚手架,仿佛在向人们询问:昨天我还在维修呢,而今却怎么搁坐到了海底?那满船的斑斑锈迹和灰尘油污使这艘建于1987年的散装货船看起来破旧不堪、满目创痍。9:30,“芝罘岛”船昂首进入码头。
等真正登上难船,才知道境况要远比以前想象的恶劣:七个大舱里,浑浊的海水伴着零星的油花在烈日下跳跃着,脚手架张牙舞爪的遍布甲板和舱内,黑漆漆的舱底和水下更加显得神秘而又琢磨不定。更严峻的是,仅仅32天的工期,能否将这个长172米,坐沉了50多天,总排水量33300多吨的可怜的大家伙成功起浮,我们不得而知,可事实是:“芝罘岛”船接受了这个挑战!
当天上午,工程处处长戚明赶到工地,这个从潜水员干起的土生土长的打捞专家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召开甲板组和各个潜水队长参加的现场施工会议,向大家介绍打捞方案及施工要求;晚上,戚处长又召开了包括来自“芝罘岛”、海工、“烟救捞5”和各有关部门所有打捞工作人员的动员大会,戚处长有力的语言和自信的豪情激励了大家的斗志,所有打捞人员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纷纷表示争取早日把工程拿下,提前完成任务。
9月11日7:00,又是一个晴朗的早晨,来自“芝罘岛”、海工、“烟救捞5”五个潜水组的37名潜水员同时在“芝罘岛”和“普瑞吉特”号甲板上摆开战场,做好下水准备。7:15,“普瑞吉特”一号舱,来自海工的潜水五组组长孙孝洋第一个着轻装入水,拉开了工程的帷幕。舱内脚手架及断铁废钢密布、参差林立、桀骜突兀,海水浑浊;舱底更是不可预测,在深达10余米的舱底能见度为零,潜水员只能在林立的脚手架和参差的断铁废钢中小心翼翼摸索爬行,工作环境恶劣、工作量巨大,身材高大魁梧的孙队长凭着高超的潜水技术和灵巧的身手,硬是在水下连续工作两个小时,基本摸清了一号舱的漏洞和人孔的具体情况,为下一步的堵漏和人孔的安放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各潜水队捷报频传:潜水一队已完成难船左舷堵漏4.9 m2、潜水二组完成对难船右舷前部堵漏4.32 m2、潜水三组完成对难船右舷前部堵漏3.28 m2、潜水四组完成焊缝封堵23m……一直在码头上关注着工程进展情况的上印度船东早已被我潜水员的矫健身姿所折服,纷纷拿出相机拍个不停。
这边“芝罘岛”上,烈日下的甲板上一片热火朝天,一大堆木材占了甲板大部,电锯呼啸,锯末飞扬,会计张镜庆师傅此时成了专业的木工师,笨重的木块在张师傅的手下成了一块块灵巧的堵焊缝的木条,刘建才副船长带领其余的人员则有条不紊的钉着棉毯;轮机长刘建福手持电焊,仔细的切割着钢板,黝黑的脸庞渗出密密的汗滴,政委姜学惠和管事则抬来了一大锅热腾腾的绿豆汤……
戚处长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忙碌地穿梭在各潜水队之间,与施工队员交流着,仔细的记录着每一个细节和数据,除了值班的人员,所有人都主动在甲板上工作,为工程的早日胜利完工做着自己的贡献。
潜水员所需要的封堵板,看似简单,可是做起来却是非常烦琐,木匠首先按照尺寸做好木板后,需要船员一一用钉子将堵漏毯钉在木板上,一个五、六米长的封堵板往往要十几个人蹲在一起干上十分钟,大大影响了工程的进度,王船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忽然想起在家装修房子时用的气排射钉枪,现在不正好用上排场吗,果然,原本烦琐的工作用了气排枪后,仅需两个人几分钟就能完成;在对水下焊缝进行封堵时,有时焊缝小的只能放进一根电焊条,弯钩螺丝放不进去,封堵板不能固定,严重影响了封堵的进度。潜水四组队长许贵秀提出:可用六个钢筋做成U型槽点焊以固定封堵板,然而事实却并未尽人意,钢筋固定因水下电焊面积小,焊点易开,造成了重复封堵得不偿失,可是许贵秀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在原有的思路上,他改进方法和材料,用钢板作为固定槽的原料,把钢板焊做成板凳形状卡住封堵板,增加水下电焊面积,解决了封堵板的固定问题,此项工艺迅速在五个潜水组中应用起来,大大缩短了封堵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这就是我们可敬可爱的打捞职工,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惊喜、一个又一个奇迹。
由于连续几天的高强度施工使得潜水组伤病不断,尹水新在杂乱不堪的甲板上扭伤了右脚、原立宪在水下被脚手架碰伤了拇指、马有坚则拖着重感冒一直坚持工作……而很多守话机的潜水员嗓子早已沙哑。过度的疲劳和伤病,使工地严重减员,原来分为五个组施工的潜水员不得不重新组合在了一起。
19日早上,突然刮起了大风,伴着零星的雨点和丝丝凉意,秋风肆虐着工地,工地上,每个人都在安心的工作,潜水员用的话机用防雨布保护得严严实实,可他们自己却只身在风雨中工作,上午10时,雨突然大了起来,可没有一个人离开甲板,潜水员依然在水下工作,雨水混合着汗水顺着每个人的脸庞流淌,潜水三组组长刘毅志不顾刚出水的寒冷,硬是在收拾好所有潜水设备后,最后一个撤离现场。此时,除了敬佩和感动,我们还能说什么?
21日,封堵工作基本结束,就在准备进行布放浮筒前的准备工作之时,一个小小的数据却给工程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因船厂方面提供的难船右舷距码头距离的出入(船厂提供6.7米的距离,而实际却不足5米),给浮筒的安放带来了麻烦。9月21 日晚,丛培坤副总工程师、戚明处长、苘耀辉处长和王相汗、丛培珊、毕远涛、董志伟等技术人员专门开会论证研究,最终一致通过:用拖轮和“芝罘岛”的绞拖力拖动船艏,拉开距离!
9月22日11:40,白德锋书记亲自来到工程现场,看望并慰问打捞职工,与此同时,杜局长、杨副局长也再度来到打捞现场坐镇指挥,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再次高涨,14:30,潜水组对二、三舱最后两个人孔进行了封堵,此时,他们在短短10有效工作日内完成焊缝封堵30多米、开口300余平方米、人孔24个,基本完成了对难船前部的堵漏工作。16:30,八个大功率水泵同时对一、二舱抽水,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舱里的水位,这将是对10天来工作的检验,看着舱内的水位一点点下降,大家的脸上都写满了欣喜,封堵效果非常显著!紧接着,三个舱所有水泵同时抽水,19:20,船艏首先起浮,19:30,七舱开始抽水,19:50,水手组开始在船底勒穿引千斤的钢丝,21:00,钢丝穿勒到位。
23日上午继续对难船抽水,同时对难船进行调载,此时,打捞工程的攻坚阶段到了, 10:00,难船开始微微晃动,戚处长马上果断决定,不等拖轮拖绞船头,“芝罘岛”马上在远处抛锚,并在难船船头带缆,仅用“芝罘岛”拖动船头!“芝罘岛”慢慢拖绞船头,难船船头右舷缆绳慢慢送开又拉紧,如此几次,到12:00,巨大的“普瑞吉特”号已被拖绞出6米多!这个距离加上原来的距离安放浮筒绰绰有余!就在这时,“芝罘岛”吊过几箱饼干和矿泉水,这时大家才想起还都没有吃中午饭,,杨副局长、丛副总抓起饼干和矿泉水和大家来了次工地会餐。
24日16:30,两只500吨浮筒就位,吃过晚饭,李传电、张广龙带领潜水一组、二组开始安放浮筒,“芝罘岛”工作艇犹如夜幕下海洋中的飞鱼,灵活地穿梭在难船两侧。难船右舷的浮筒安装非常顺利,碗口般的千斤如同被驯服的巨蟒乖乖的从浮筒里穿了进去,可左舷浮筒千斤却怎么也抽不出来,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急,眼睛里布满了血丝,经过一夜的调试安放,在绷断了两根钢丝后终于在25日七点将浮筒放好,此时,一夜未睡的他们脸上露着胜利的疲惫……
28日,本该是万家团圆的中秋佳节,但我们的打捞职工却没有因为在工地上度过而有丝毫的怨言,或许这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可他们的心里想的更多的是晚上的起浮,大家三三两两的在甲板上踱着,给家里人打个电话,发个短信,送去亲人的祝福,但谈论最多的还是晚上的起浮,18天的努力,大家都希望有个好的收获。
此时,更让大家感动的是,杜局长、杨副局长也先后来到工地和大家共渡中秋,这让大家更加精神振奋,每个人都对晚上的起浮憋着一股劲,充满了自信,准备大干一场。
22:25,明月正圆,海面上泛起金子般点点波光,海对岸,开发区华灯初上,绚丽的焰火燃亮了天空,一派合家欢乐的景象,“普瑞吉特”号上,全体打捞人员齐集待命,杜局长、杨局长也亲自来到现场关注着起浮工程,万事俱备,只等抽水起浮。22:30,现场总指挥戚处长发出了命令:抽水起浮!刹时,23台大功率水泵同时发威,奏响了起浮进行曲,23条水龙从皮龙里奔泻而出,蒙蒙的雨雾在海面上升起,巨大的船体开始明显上浮,29日00:10,船头吃水由原来的8米降到6.8米,但是,因骤然抽水,舱内水位急降,00:55,“普瑞吉特”号出现左倾7°,左舷浮筒未露出水面,指挥组立即调整方案:向七舱边舱压水,加开一个水泵,01:10,一舱水抽空,01:15,难船左倾11.6°,此时,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杜局长在码头岸边慢慢踱着,杨副局长则在难船上密切注视着舱里的水位,总指挥戚处长手拿对讲机,沉稳的发出一道道指令,潮湿的夜雾中,冷冷的海风吹打着每一位打捞职工的脸庞,刚毅的脸上透出自信的神情。没过多久,接下来的事又都在指挥组预料之中,03:30,二舱水抽空,03:50,三舱水抽空,船头开始露出水面,难船船中吃水降到6米,04:30,因抽水倾斜的船体也开始回正到左倾5°,两只浮筒也完全露出水面,此时正值大潮,五舱开始抽水,05:30,难船船体完全回正,此时的“普瑞吉特”号已真正完全漂浮在水中,船头完全露出,整个起浮大功告成!
回首整个工程,凝聚着多少打捞人的汗水和心血,杜局长多次到现场关注工程的进展,白书记亲自到工程现场慰问战斗在一线的职工,杨副局长更是几乎一直在工程现场指挥工作,丛副总也在工地带领技术人员现场勘察计算,部救捞局副总工程师姚春青也亲临工地出谋划策。更多的还有我们普通而又平实的打捞职工,他们忘我的投入工作,潜水员尹水新在工程中不慎扭伤了右脚,但他从没有因此而要求休息,硬是拖着伤脚坚持在甲板上工作,马有坚,我们熟悉的“五·七”空难中的潜水英雄,不顾重感冒的困扰,带病坚持下水,原立宪,在水下被脚手架戳伤了拇指,淤血充满了指甲,拇指严重发炎肿张,可是他还是和队友一起坚持了下来……,还有,在背后,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的支持他们工作的家人。是他们,又一次让烟台打捞的名字在青岛叫响,在全国领先。9月29日,由宋家慧局长签发的交通部救捞局慰问电如期而至,烟台打捞又为国庆55周岁华诞送上一份厚厚的贺礼!10月1日,部救捞局副局长丁平生百忙之中赶赴“芝罘岛”船,送来部局领导的关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有了我们这样执着的打捞队伍,烟台打捞局一定还会创造新的奇迹,我们的打捞事业必将会有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