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任委员宋家慧在中国国际救捞论坛上的讲话(摘要)
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2004年年会暨国际救捞论坛于2004年9月8日至10日在哈尔滨成功召开。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林祖乙等领导莅临大会指导并做了重要讲话。黑龙江省交通厅段明山副厅长、哈尔滨海事局孙晓秋局长、黑龙江航运管理局杨连地局长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夏桂华校长助理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这次大会是我国救捞学术界一次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大会,也是救捞学会成立20年来,第一次召开的有港台地区和英国、美国、那威、日本、新加坡等国同行代表参加的国际学术交流会。会期虽短,但内容丰富,是中国救捞历史上很有意义的一次会议。
会议期间,国内和国际救捞界的同行,专家和学者聚集一堂,交流学术观点,展示技术成果,探讨发展趋势,相互交流与学习,共同为促进我国救捞科技发展作贡献,
参加这次会议的中外代表总共160多人,代表85家中外机构和公司。有远道而来的英,美,日,挪威,新加坡等国的国际著名的救捞组织和公司的专家;有来自中国交通救捞系统,海军系统,海洋石油系统,水利水电系统,和省市地方救捞及水下工程服务单位和相关科研院校的专家和学者,还有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同行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国际性。由于会议准备的充分,大家对这次会议也很重视,会议开得圆满成功。
会上,审议并通过了救捞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孙富民代表学会做的学会工作报告,进行了学术交流和研讨,评选了优秀论文,吸收了广州潜水学校等9家单位为学会的委员单位,并颁发了团体证书。同时,我们还组织了中外救捞潜水器材展示推介活动。
国际救捞学术交流和探讨是这次会议重要内容之一。今年共收到论文
90余篇,录用了74篇,国际救捞论坛会上,交流了17篇,经与会代表评选,其中有8篇成为年度优秀论文,并在会上得到表彰。
在会上,中外救捞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工作者,围绕救捞生产实践及科研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研究,广泛地交流了海上救助、清航打捞、沉船抽油,水下工程作业及技术,潜水装备研制和潜水医学保障和深潜医学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同时对计算机在救捞技术领域的应用等方面的课题也进行了探索。代表们普遍认为,会上、会下的交流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对未来的救捞工作有相当的启发和帮助,对促进救捞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会上,我们还邀请了近10家中外有关救捞潜水器材厂商展示他们的最新技术和产品,有的还在会上作了公司介绍和新产品推介发言。这不仅丰富了我们学术交流会议的内容,更为新技术,新成果在我们救捞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很值得提倡。
近年来,在各级部门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在各委员单位及委员们的积极参与和帮助下,学会本着交流经验,互通信息,加强了解,促进合作,共同发展的宗旨,在学术交流,咨询服务,书刊编辑出版和新产品展示推介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学会工作卓有成效,有声有色,并以其丰富多彩的活动体现了其生存的价值,发挥了学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赢得了大家的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的挂靠单位东海救助局领导直接关心和支持下,今年我们的学会工作又上了一个层次,有了新的创新和提高。这次中国国际救捞论坛的成功举办就是很好的证明。同样,我们救捞学会的队伍不断壮大,参加会议代表人数不断增加,中国救捞网站的开通以及学会今后工作的一些设想都表明我们救捞学会充满活力,我们的工作得到大家的积极支持,热情参与和肯定。在此,我代表救捞专业委员会向所有为学会工作发展,壮大作出贡献的单位及人员表示衷心感谢,感谢学会工作人员在学会工作所表现出的敬业精神。随着学会成员单位的增多以及新形势下,学会的职能作用的加大以及工作内容的扩展,学会工作的任务和责任也越来越重要,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无论是救捞单位,救捞产品厂商,还是科研院校,大家都希望加强信息交流,相互了解,寻求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救捞学会应该充分利用其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联系面广,信息渠道多元化等优势,努力成为我国救捞潜水行业对内对外信息交流,增进了解及友谊,促进业务联系及合作的平台,为促进我国救捞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