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12月31日早晨,一阵急促的警报声惊醒了在白雪中熟睡的高东机场。
“有救助任务!”
几分钟后,各部门人员已迅速到位,开始做救助前的准备。10分钟后,机库门缓缓打开了,这时人们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此时的跑道和停机坪俨然变成了滑冰场,光滑平整的冰面反着清冷的光,凛冽的北风带着雪后的寒意不禁使人打冷颤。牵引车此时也不听使唤,打着空转却使不出力气。机务人员只得用手推飞机。
飞行机组人员作飞行前准备,很明显这次任务对每个机组人员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他们根据已有信息制定了详细的搜救方案,并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进行了必要的协调。
航务人员积极与局救助指挥中心,上海管制中心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以进一步获得遇险船舶和船员的信息,并获得搜救飞行批准。
最后,经队领导向东海救助局,交通部救助打捞局,交通部飞行调度中心等部门领导请示,下达了搜救出动命令。
9点25分,救助直升机7310带着希望起飞了。海上8级的大风,一个个大浪此起彼伏,我们的救助船“德意”号此时正在海面上艰难的航行。25分钟后,直升机到达了船舶遇险位置的上空,却不见难船的踪影。“按照预定方案开始搜索”机长一声令下,飞机开始扩大范围搜寻。为了保证搜索效果,直升机不能飞得太高,也不能飞得太快,因为那样很容易错失目标。而今天的风浪特别大,低空飞行的风险也就特别大,这对飞行员的技术来说是严峻的考验。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就是不见遇险船只和船员的影子。万般无奈,在已无多余燃油的情况下,直升机返回了。而“德意”号仍然坚持搜索,不放弃一丝一毫的希望。
中午1点多,新消息传来:船上的孙姓书记用电话和海事局联系。遇险船只上的8名船员已经登上了一座小岛——距离上海70海里的枸杞岛。
“马上起飞,接他们回家!”
下午2点40分,搜救直升机再次起飞。每个人都对这次飞行充满希望。只有机组人员知道此行的风险。枸杞岛是上海东南方向110°、70海里处的一座小岛,它山势奇特,周围散布着许多小岛,地形复杂,乱流较多,加上今天风大浪急,气流更加不稳定,给直升机操纵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且小岛上还布有高压线,更是飞行安全的隐形杀手,一不小心就会机毁人亡。
30分钟后,直升机到达枸杞岛区域,但由于这一区域有10来个小岛,生还的船员相对每个小岛来说就显得是更小的目标了。根据事先协调的分工部署,飞机开始了搜寻。突然,直升机刚一转过一个山脊,一条高压线就横在眼前,飞行员紧急拉杆,直升机迅速爬升,总算与她擦身而过,躲过一截!又过了15分钟,“发现他们了,发现他们了……”,果然有人在小岛上向直升机挥舞!太好了!直升机在他们所在区域盘旋,观察地形,设计营救方案。不行!!地形太复杂,直升机救助困难较大,在经过几次尝试后机组人员得出结论——必须让他们转移。于是机组人员马上使用机外广播与他们取得联系,说明情况并指引他们转移到了较为安全的区域。陆续地,船员被逐一救到了飞机上,此时的船员已经在岛上度过了近10个小时了,表情早已麻木,只有眼中都隐隐含着泪水。从他们口中得知,这8个人是第一批弃船登上救生艇逃生的,当时其他5人(包括船长在内)还在船上。
下午4点30分,直升机平稳降落在高东机场。8名船员终于结束了长达10多个小时的惊险之旅,踏上了生养他们的大地。这时,一个小伙子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情绪,失声痛哭起来。也许,这是为获救而感动的泪水,抑或是为尚未得救的同伴着急的泪水,但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感动了。
2004年的最后一天,在茫茫东海里,在惊涛骇浪中,又有8个生命被我们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中国救助人又在中国救助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真正做到了“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关键作用”。
后记:“新华泰2号轮”是福建省石狮市信达船运有限公司3000吨级货船。在2004年12月30日夜间因船舱进水过多遇险。船上共有13名船员,其中8人率先弃船逃生,并于2004年12月31日凌晨2点左右登上枸杞岛,于同日下午3点被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搜救直升机7310救起,其余5名船员(包括船长在内)连同船舶至今下落不明。( 闫平 苗子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