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国际救捞论坛介绍

由交通部救捞局和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等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救捞论坛于2008年9月16日-18日在大连举行,会议完成了各项议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中外与会代表们一致好评。参加论坛的中外嘉宾和代表400多人,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近200家与救捞密切相关的政府部门、军队单位和商业机构。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出席论坛并在致辞中说,当前,包括中国救捞在内的世界各国救捞行业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他希望代表们充分利用中国国际救捞论坛这个平台,探讨当前救捞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研究开展互利合作的新方式、新途径。他希望中国救捞队伍学习国外同行的前沿技术、管理理念和先进经验,不断探索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专业救捞队伍。
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洪善祥,美国海岸警卫队、国际救捞联盟、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国际救捞联合会等有关人士出席论坛。并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在会上作了题为《健全应急体制机制,提高应对危机和风险的能力》的主旨发言。强调要牢固树立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科学意识和全球意识,在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人才观的指引下,把中国特色的应急体系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局长宋家慧在大会上做了题为:“专业应急抢险资源的综合利用”的主旨发言,强调作为国家唯一一支海上专业救助打捞队伍,中国救捞应当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将有限的应急抢险资源用在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上。
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专家、学者中外救捞专家围绕 “新挑战,新作为”的主题,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救助打捞的公益实质和科学发展内涵,着重探讨了应急资源综合利用、应急队伍综合建设,人命和财产救助的典型案例、新技术,新工艺在救捞和水下工程的应用、国际救捞法规和潜水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等热点和难点问题。
论坛设全体大会、分人命救助分会和打捞分会,总共有31篇论文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其中港台和国外交流论文14篇。作者准备充分,会上提问热烈,学术气氛浓厚,有12篇交流论文被评选为本届论坛优秀论文,并获奖励。另外,会上每位代表还收到一册由海洋出版社出版的《第五届中国国际救捞论坛论文集》,其中收集论文110多篇。
与论坛同期召开的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暨25周年庆,由海司航保部副部长,救捞学会副主任委员刘志浩主持,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洪善祥出席会议并表示:“救捞行业一定要加强自主创新和中外交流和合作,最大程度地承担起社会公益责任,最大范围地保障广大人民安居乐业,最大限度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主任委员宋家慧致开幕词,常务副主任委员孙富民受主任委员宋家慧委托,代表救捞学会回顾了救捞学会25年的成长历程,指出救捞学会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是顺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而产生,并伴随着我国救捞事业的发展而壮大。可以说,学会走过的二十五年,是务实进取的二十五年,辛勤耕耘,不断成长的二十五年。
二十五年来,学会在中国航海学会和交通部救捞局以及挂靠单位的领导下,在各委员单位的关心和支持下,始终遵循学会宗旨,坚持以发展为主线,以学术交流为重点,紧紧围绕各个时期的交通救捞科技工作开展活动,学会的各项活动成果丰硕,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会上,还对学会工作作出贡献的同志给予了表彰,并向新加入学会的委员单位颁发了团体委员证书。
同期,举办了展示救捞领域最新技术成果和产品的展览,一共有中外参展单位26家,并有4家单位在会上做了新技术、新产品介绍。
渤海海空救助演练也是这次救捞论坛的主要内容之一。9月16日上午休会后,全体代表有幸观摩了由北海救助局和救助飞行队精心组织的2008年渤海海空救助演练。通过演练,不仅展示了中国海上救助实力,扩大中国救捞的影响,展示了中国履行国际人命救助公约和国际救助公约的能力和水平,而且锻炼了救捞队伍,让中外代表感受非常深刻。
会议期间,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与中华搜救协会签署了《加强海峡两岸救助打捞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建立两岸定期交流机制,尽快制定海峡两岸救助打捞技术合作应急预案。双方将随时确保救助热线的畅通,及时沟通协调台湾海峡海域水上遇险情况,为有效应急救助和抢险打捞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实施海上救助打捞过程中,双方将及时通报情况,积极协调,相互协助。在救助打捞任务结束后,双方将及时对救捞案例进行总结评估,并对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协调。
双方还将建立两岸定期交流机制,每年轮流召开海峡两岸救助打捞技术研讨会,提高应急救捞技术水准。为建立完善的搜救应急反应机制,双方同意,尽快制定配合默契、行动协调、行之有效的海峡两岸救助打捞技术合作应急预案。
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部救捞局局长宋家慧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与中华搜救协会长期以来有着非常好的合作。特别是近几年来,台湾海峡发生海上事故后,双方在第一时间进行沟通,相互支持。合作意向书的签署,将进一步保障海峡两岸的共同安全和福祉。
中华搜救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签署合作意向书,加强两岸搜救单位的合作。
交通运输部救捞局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公司签署了“飞行员培训协议”。
另外,会议期间,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和救捞局领导分别接见国外嘉宾和港台代表。会议还举行了记者见面会和论文作者和主持人见面会,交通部救捞局副局长丁平生,张金山出席记者见面会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为了感谢中外代表对中国救捞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会议组织了招待晚会和观光活动,中外代表们在享受会议成果的同时,还欣赏了民族文艺演出和大连的美丽风光。
目前,中国国际救捞论坛已经成为独具特色的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跨国界的救捞专业学术交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各国朋友、专家可以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有关救助打捞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救助打捞技术的发展情况,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国外专家那里了解到国际救捞先进技术及发展趋势,从而有力地推进国际间救捞技术的交流,对中国救捞的发展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另外,一些救捞合作项目在会上的正式签署,也标志着救捞论坛在促进双边合作和多边合作方面揭开了新的篇章.
救捞学会 郭鸿平200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