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e }}

{{ time }}

□ 站 内 搜 索 □
请输入查询的字符串:


标题查询 内容查询

行业新闻     
通知公告     
规章制度     
水下技术     
海工技术     
综合技术     
综合信息     
救捞技术     

 
专业应急抢险资源的综合利用
发布时间: 2008/10/15 12:25:23 被阅览数: 7181 次

——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救捞论坛上的主旨发言

宋家慧

2008916

 

 

 

 

 

 

 

 

 

 

尊敬的冯正霖副部长阁下,

尊敬的国际组织和地区组织嘉宾,

尊敬的中外救助打捞行业同仁,

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救捞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前来参加第五届中国国际救捞论坛的各位代表、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嘉宾、中外救捞同仁以及企业界与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最诚挚和最热烈的欢迎。今天,我们聚首大连,共商救捞技术发展与合作大计,这不仅是中国救捞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对推动国际救捞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东道主,我们对承办此次会议感到十分荣幸。我愿借此机会,对友好的各国同仁多年来的鼎力支持和积极与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第五届中国国际救捞论坛召开之际,正值汶川大地震恢复重建时期。今年512日,中国四川不幸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地震造成69,000多人死亡、18,000多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在旷世罕见的生命大营救中,中国救捞派遣4架专业救助直升机,行程数千公里,奔赴地震灾区执行急难险重任务。共完成抗震抢险36起,运送救灾物资13.9吨,救助遇险人员224名。由此我们还想到年初以来,中国已经遭受了包括雨雪冰冻在内、多起不同种类的严重自然灾害,再联想到国际形势总体上虽然趋向缓和,但世界并非处处歌舞升平,威胁和平、阻碍发展的恐怖主义日益猖獗,宗教极端分子、领土分裂分子制造的恐怖事件,时时影响着平安与祥和。一旦发生关联性强、面积大、时间长、灾种多的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恐怖袭击,我们认为,靠临时整合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很有必要,但没有一支精干适用训练有素的专业救援力量难达到预期效果。为此,借助本界论坛,我想就应急救助抢险专业队伍未来发展定位和专业应急资源在处置多种灾害的决定作用方面,谈一谈个人的看法,不妥之处,请多赐教。

一、加强专业应急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大家都清楚,近些年来,在世界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有的甚至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灾害事故也明显上升。能不能有效实施危机管理,直接关系到政府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威信和形象,直接影响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危机管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都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更令各国政府棘手的是,这些自然灾难、事故灾难、恐怖袭击日趋复杂和多样,能否及时、平稳、有效地处理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也已经成为今后一定时期内,政府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

同样,中国政府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并着手建设不同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中国政府明确,要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建设精干实用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和自救能力,实现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为努力实现海上救助“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反应快速、救助有效”的目标,近年来,中国政府组织协调和调动全社会的海上应急资源来加强海难救助,这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精干实用救捞专业队伍建设,仍然是处置急、难、险、重任务,维护涉水人命安全不可缺少的决定因素。如果统筹社会力量组成的是海上救援“联合军团”,那么救捞专业力量就如同“联合军团”中的特种部队。包括中国在内,世界各国既不可能把所有的海上应急资源都打造成“特种部队”,但也不可能有了专业力量就忽视社会力量的存在。只有统筹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并大力发展精干实用的救捞专业队伍,才能维护海上人命安全、环境安全和财产安全。

    中国政府为此十分重视志愿者队伍的建设。目前,中国海上救助的志愿者建设已经起步,中国救捞鼓励系统职工参与社会志愿者活动,提出要在志愿者建设中做好排头兵。正在进行的北京残奥会,就有来自中国救捞的11名志愿者,服务于残奥村,他们的工作都十分出色。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十分重视救捞专业队伍建设,因为面对关联性强、面积大、时间长、灾种多的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恐怖袭击,最终发挥关键作用的,也只能是这些抢险技能和处置水平较高的专业队伍。而且,随着灾害事故的发展,未来的专业处置要求变得越来高,应急救援专业力量自身,也面临着把握趋势、重新定位,着力向技术全面、手段多样、出动迅速、处置高效方向发展的问题,面临着全方位、全天候应对未来复杂多样的突发公共事件问题。中国救捞也不例外,作为中国海上唯一的救助打捞专业队伍,只有适应危机处置新动向、新趋势,提高综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恐怖袭击的抢险救援能力,才能有效地保护生命、环境和财产的安全,这已经是摆在面前的紧迫任务。

为此,中国救捞确立发展新定位,决心拓展手段多样的应急抢险功能,走专业应急抢险资源综合利用之路。这就要求中国救捞,一方面要严格履行海上人命救助、环境救助和财产救助三大职责;另一方面,加强陆域救助抢险能力建设,拓展专业领域覆盖,逐步开展道路救援、空难救援、反恐救援以及其他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的救援,整合应急资源,充分发挥资源效益,为政府危机管理提供专业支持。我们相信,这是政府处置危机、保持稳定、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中国特色的救捞发展之路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中国救捞已经创建57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中国救捞体制改革5年来,中国救捞作为国家海上唯一的专业救助打捞救援队伍,已经走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之路发展,形成了救助队伍、打捞队伍、飞行队伍三位一体的队伍建制;承担了人命救助、财产救助、环境救助三位一体的岗位职责;具备了空中立体救助、水面快速反应、水下潜水打捞三位一体的综合功能。中国救捞已经具备了应对和处置各类海上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并且,已经为开展陆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反恐救援奠定了坚实基础。这种能力在参与四川特大地震应急抢险中,得到了最好的检验和最充分的肯定。

多年以来,我们已经在队伍多功能化、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开展了必要探索,并希望与中外专家同仁,共同探讨如何推动专业应急抢险资源拓展功能、综合利用的模式和途径,与世界发达国家应急资源的高效利用接轨并行,更好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与中外同仁一起共同探讨在综合性应急队伍建设中的实质性合作,以便把美好蓝图付诸于实施,共同创造平安、文明和美好未来。为此,这次会议确定了“新挑战、新作为”的议题,希望借助论坛成熟的平台,加强与中外同行交流与合作。下一步,我们决心在拓展专业队伍功能、建设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上,着力突出三个方面:

     一是特色管理体制的加强。中国救捞的救助队伍、打捞队伍、飞行队伍三位一体的队伍特色建制,人命救助、财产救助、环境救助三位一体的岗位特色职责,空中立体救助、水面快速反应、水下潜水打捞三位一体的特色综合功能,是多年以来适应海上应急救助和抢险打捞的需求形成的。在中国沿海发生的抢险救助中,以运输和作业船舶为主,以私人业主的大型船舶居多,因此,救助中遇险人员多数不肯弃船。而且,在世界范围内,要求连船带人一起救助的情况,已经成为普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单纯实施人命救助、把财产救助再交于商业公司运作的方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中国救捞相时而动,确立了三个“三位一体”的特色体制,作为一个尝试和探索,愿意与世界行业同仁进行体制研究和合作,通过交流和借鉴,来完善水上救助和打捞的最佳运作模式和管理方法。

    二是特色功能定位的完善。考虑到海难事故成因日趋复杂,恐怖袭击等新生因素破坏和影响逐步增大,中国救捞适应海难救助打捞新动向、新趋势发展的需要,适应反恐救援的需要,适应重大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紧急抢险的需要,完善功能定位,开展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紧急处置和反恐应急救援,来促进救捞专业应急资源综合利用。而由此引起的跨区调度作业问题、多样化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培养问题,以及精确化、网络化、一体化、系统化的专项预案建设问题,亟待借鉴或引进中外同行先进管理模式、精湛专业装备、针对处置技术来解决,我们期待与世界同行就强化人员专业素质、提高装备专业水平、增强技术专业手段等方面,展开广泛合作。

    三是复合型特色人才的培养。适应功能定位的拓展,中国救捞迫切需要引进和培养,有能力处置多种灾害、并在应对特定险情方面出类拔萃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引进和培养,适应新变化并有能力处置新情况的创新型人才;需要引进和培养,能够面向世界,对中外救捞发展有清楚理解和运作能力的外向型人才。我们希望在这些人才培养方面,与中外同仁加强合作,获得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的创新型、外向型救捞人才,来满足救捞功能定位拓展的需要,推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处置和反恐应急救援的顺利开展。

三、实现特色发展的合作需求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对中国救捞来说,在保障海上应急救助和抢险打捞的基础上,拓展特色功能定位,开展道路救援、空难救援、反恐救援以及其他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的救援,推动救捞专业应急资源的综合利用。一方面我们要深入研究灾害事故内在规律和处置最佳措施,应用最新的科学技术,配备最有效的应急装备,采用合理的指挥决策方法,最大限度将人员和装备的潜力转变为实际应急处置能力,提高抢险救助效益。另一方面,我们也将重视汲取世界各国先进技术和成熟经验,加强与业界合作交流,促进中国救捞的发展定位与国际接轨,并以此为桥梁和纽带,开拓中外同仁技术合作、装备合作、管理合作以及国际救援合作的新途径。

     令我们感到高兴的是,对于中国救捞的主张,中外同仁给予了热烈响应。我们注意到,历届中国国际救捞论坛已经为中外救捞同仁,在新时期的合作与发展构筑了框架。第五届论坛会议再次紧扣安全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应该说,反映了中外同仁的共同意愿,必将促进世界救捞同仁的团结合作和共同发展。

四、结束语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从长远来看,加强同行之间交流与合作,建立规模合理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积极开展减灾救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也是各国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有力举措,我们相信,必将拥有光明而广阔的前景。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让我们共同怀抱一个平安的理想,相互支持与合作,为促进安全与祥和、稳定与繁荣而继续努力奋斗!

    最后,我衷心祝愿此次论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朋友在大连生活愉快。

谢谢大家。


上两条同类新闻:
  • 第五届中国国际救捞论坛介绍
  • “蛟龙”海上托起万吨轮

  •  

    Copyright:China Rescue and Salvage Association
    版权所有:中国航海学会救助打捞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