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e }}

{{ time }}

□ 站 内 搜 索 □
请输入查询的字符串:


标题查询 内容查询

行业新闻     
通知公告     
规章制度     
水下技术     
海工技术     
综合技术     
综合信息     
救捞技术     

 
“蛟龙”又显神威
发布时间: 2010/9/17 23:37:46 被阅览数: 6814 次

 

“蛟龙”又显神威

——长江常熟段水域成功整体起浮万吨级货轮

 

 

 

 

 

 

2009101815时许,常熟白茆沙水域浅滩闪光灯聚集,共证江苏蛟龙集团运用自有工程船舶成功整体打捞一艘万吨级“水阳江588 ”货轮。

2009831,长江(常熟段水域)白茆沙南水道12#黑浮和12#花浮联线方向,满载黄沙万吨级 水阳江588货轮被17万吨级下水航行的外轮船舶“Pacific Navigator”轮碰撞,而沉没于12#花浮南侧约400m左右。沉船船艉位置:N31°43221″,E121°06621″;沉船尺寸:长106.00,宽16.80,型深7.80

                                   险情就是命令   危难之处显身手

险情发生后,该集团公司接到海事主管部门指示,随即调派“秦航工11号”、“秦航工10号” “秦航工22号”及“秦航工45号”工程船到达沉船现场,潜水员对沉船进行了若干次水下探摸,其情况如下:

该船船艏向北偏西,船艉部向南偏东(沉船基本横在长江中),受水流冲刷,船身整体已低于河床约23米,测得沉船附近河床水深24米,沉船最高点距水面3米。右舷后舱舱口向前约24.5米,在货舱后天桥部位,铁板撕裂严重,后天桥扭曲变形。有一长约2.5米,深约4.3米的破洞,该洞已贯通船舱内外,舱内黄砂流到舱外堆积成砂堆,致使洞的下口已被砂掩没。沿左舷后舱口向前8开始至24处,约16米长,甲板严重破损撕裂,从甲板向下船体多处撕裂、不规则破损、铁板皱折较为严重。

由于该沉船载货近万吨,引起公司高层高度重视,公司技术专家据现场反馈探摸情况分析,针对沉船的破损十分严重,但结合公司设备起重有强劲的实力、打捞实战经验较足等特点,仍提出沉船整体起浮的施工方案。整体打捞万吨级沉船在长江水域中尚属首例,经公司行政班子和技术专家组多次召开碰头会,研究决定:成立了由公司总经理周向东同志亲任组长,副总经理韩才兵(兼任现场总指挥)、仇兆虎、韩才新、周永东任副组长的沉船打捞领导小组的领导班子。下设技术、潜水、施工、安全督查及后勤等五个小组。并以最快速度编制了沉船整体打捞起浮方案,参与江苏省海事局牵头的多家较有实力的多家打捞资质单位招投标。该集团公司编制的方案以细密、精确、技术丰富和起重设备实力强劲等诸多特点。为了防止对水域造成污染,专门委托有资质的防污单位对施工区域进行维护。经海事局专家组论证和测评,最终达成共识:由该公司对该艘沉船实施打捞,并得到事故双方的认可。

勇克施工难点     用实际行动诠释“蛟龙”精神

103上午9时许,针对沉船四周有大量淤泥以及舱内黄砂,吸排的工作量可想而知。现场指挥决定:用212m3空压机进行并联,φ400的疏砂管道空气倒拨工艺技术,吸排船舱内黄砂,公司全体参战员工夜以继日,充分发扬“诚信、拼搏 、敬业、争先”的蛟龙精神,前后只用了10天时间就将船舱内外万余吨的黄砂及淤泥清理干净。根据潜水员探摸后,能触到船舱底,说明该工艺起到了良好效果,使舱内黄砂吸排减少到最少程度。为了防止对航道水深造成影响,将沉船舱内的黄砂全部吸排到运输船上并送至岸上。穿放钢丝绳,也是施工技术重点。根据船的实际自身重量、少量留存黄砂、吸咐力、增重计算出沉船在起吊离开河床至船舱口出水的最大重量约为2200吨,该集团公司从南方沿海调回起重能力为1200吨的“秦航工68号”及投入巨资新建造的起重能力为1100吨,吊高达92的近海航区自航式工程船“秦航工65号”两艘巨型工程船舶,加之起吊能力300吨的“秦航工209号”,这样起重总能力为2600吨,远远大于沉船的实际重量,确保沉船顺利起浮。计算起重船的抬浮力的分布点是另一个技术难点,蛟龙人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参战,采用千斤攻击器牵引钢丝绳穿放6根吊索。吊索穿放位置根据沉船结构合理布置,使每个工程船都分布2根吊索,这样使沉船受力均衡。另外调用“秦航工57 1002906号”等工程船配合作业,整个打捞工程使用船舶,全部是公司自有设备。“在长江区域整体打捞万吨级沉船尚属首次,我公司运用自有工程船舶顺利起浮该艘沉船,这充分说明了我公司强大的实力”,周向东总经理如是说。是啊,近年来,江苏蛟龙公司运用滚动式发展,不断建造大型起重工程船,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使公司做大做强做优。

该艘沉船的顺利打捞受到了江苏海事局及当地海事主管部门领导相当重视,并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截止发稿时,“水阳江588轮已成功打捞被移送到附近浅滩。

 

                                  孙高升文/

 

 


上两条同类新闻:
  • 救捞面临新挑战
  • 200余名专家云集武汉共谋救捞事业发展

  •  

    Copyright:China Rescue and Salvage Association
    版权所有:中国航海学会救助打捞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