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e }}

{{ time }}

□ 站 内 搜 索 □
请输入查询的字符串:


标题查询 内容查询

行业新闻     
通知公告     
规章制度     
水下技术     
海工技术     
综合技术     
综合信息     
救捞技术     

 
关于09年年会暨救捞发展论坛通报
发布时间: 2010/9/17 23:37:07 被阅览数: 6809 次

 

 

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救捞发展论坛于2009101315日在武汉召开,并顺利完成了会议各项议程。

本次会议引起了广泛关注,来自国内政府机构、研究机构、搜救机构、高等院校及公司企业的贵宾要员和众多专家、学者、企业界朋友230多人参加了年会和论坛。

中国航海学会洪善祥理事长莅临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救捞专业委员会自创办以来,通过一年一度的年会和救捞发展论坛等活动促进了中外救捞学术交流,推动了救捞系统的科学发展,并对学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局长,救捞学会主任委员宋家慧致开幕词,并做了会议的总结发言,特别强调:20多年来,学会一直致力于提高中国救助打捞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应急抢险能力,积极探索独具中国特色的救助打捞发展道路,开辟了与世界各国同行合作的途径,形成了国内外救捞行业影响广泛的国际论坛平台。今天,救捞专业委员会已经发展成为拥有超过148家会员单位的中国救助和打捞界的权威团体,为我国培养高水平的救助打捞人才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学术交流、书刊出版、咨询服务、促进人才成长、科企联合、成果转化以及学会组织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发挥了主渠道作用。

东海救助局局长,救捞学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孙富民做了学会工作报告,介绍了救捞学会在学术交流,书刊编撰,新技术,新产品推介和学会组织建设等方面所开展的活动以及所取得的成绩,并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海司航保部毕庶晶副部长主持了会议开幕式。

本次会议共征集论文130多篇,有106篇收录到《09救捞论文集》,并作为会议资料,每位代表人手一册。会上发言交流的论文共18篇,其中10篇被评选为本年度优秀论文。有10家救捞产品厂商参加了展览。

会议期间,各位贵宾要员、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和优秀企业家聚集一堂,着眼于救捞应急保障能力提高,着眼于救捞行业发展,紧紧围绕“聚焦应急,共谋发展”这一主题,展开了广泛的富于创造性的讨论。通过精彩的大会演讲,热烈的专题讨论,缜密的案例分析,广泛的对话交流,共同探讨和剖析了当前中外救捞应急抢险能力建设中的理念、方向、规划方面的问题,取得了积极的、务实的成果。各位专家不仅作了富于启发性的演讲,针对焦点问题还各抒己见,互为补充、互为完善,真正使年会和论坛办成了开放性平台,会议获得了关于救助打捞技术、管理和文化的前沿信息和研究成果,把发展论坛推向了新的理论和学术思想高度。

在应急发展规划方面,上海打捞局高级工程师王雷先生,论述了《长江三峡库区重特大事故抢险打捞预案的思考》;在应急救助方面,北海救助局船长赵世野先生、东海救助局救助处副处长杨军先生、南海救助局救助处处长贝承璋先生,分别阐述了《“HAI TONG 7”轮搜救的科学性探究》、《近海航空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思考》、《南海海域群体遇险事件的思考》;在沉船打捞方面,烟台打捞局高级工程师毕远涛先生、广州打捞局高级工程师孙召才先生,分别发表了《畅通艉段打捞技术探讨》、《“南海Ⅰ号”底托梁的穿引工艺》;在海洋工程方面,海军潜艇学院教授刘汉明先生、深圳市德威胜潜水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根弟先生,介绍了《基于水鼓的救捞船大深度下单点系泊系统配系研究》、《海管悬空处理技术新构想》;在应急管理方面,中海石油技术检测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工程师张孝坤先生,推出了《潜水工程的风险评估与安全质量监理》;在救捞立法方面,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张代吉先生,展望了《潜水打捞立法与潜水打捞事业的发展》;在搜救合作方面,交通运输部救捞局救助指挥处处长郑健先生,分析了《走军民融合之路,建中国特色救捞》;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大连海事大学副教授弓永军先生,剖析了《救助与打捞工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专家们关注救助打捞、支持救助打捞,对救捞建设发展提出了新的建议,从不同侧面论述了应急发展新动向,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另外,会上还批准了8家新委员单位,并颁发了证书。自此,学会共有委员单位148家,委员162人。同时会议也审议了学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包括进一步做好《中国救助与打捞》编辑,出版,发行工作,编撰《2010年救捞论文集》,做好救捞学会换届工作,筹备在西安召开的2010年会和第六届中国国际救捞论坛暨救捞产品展览等工作。

会议获得了三个方面的新收获:

一是创造新模式。本次会议,创造性地把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和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救捞发展论坛放在一起召开,一方面促进了协会和学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也标志着救捞协会和学会进入了携手打造行业交流平台的新纪元。协会与学会的合作办会,提升了规模、提高了档次、扩大了影响,必将对行业管理、救捞技术、救捞文化、应急能力建设产生重大的现实影响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必将成为中国救捞论坛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二是实现新突破。参加本届论坛的200多名代表中,有从事危机管理的决策者,也有行业知名的专家学者;有德高望重的技术权威,也有初试牛刀的青年俊才,大家来自行业方方面面,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本届论坛虽然不是国际论坛,但无论是办会形式、会议规模、总体构成,还是学术类别、研究领域、技术适用性,较前几届论坛都有了创新和拓展。两天来,大家运用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应急救助、抢险打捞及危机管理的先进经验和最新成果。会议推动了长江三峡库区重特大事故抢险打捞预案的贯彻与落实,探索了救捞立法的重要性,研究了救捞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模式和方向,突出了前沿性、实践性和针对性。

三是形成新机制。本次会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会议不仅为救助打捞行业提供了一个交流对话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开辟了救捞与长航合作,共同保障三峡库区抢险打捞需要的新篇章。在部《长江三峡库区重特大事故抢险打捞预案》的基础上,长江航运管理局与救捞局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双方就库区应急响应程序、实施细则、发展规划、装备建设、配套支持、通讯方法等诸多方面深入交换了意见,开展了多轮磋商,并在本次会议上最终确定了实施方案。这一合作项目的正式签署,标志着救捞论坛在促进部直属单位合作方面揭开了新的篇章,开拓了三峡库区应急处置的合作广阔前景,并为今后类似的合作提供了样板。

另外,这次会议得到了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50试验场、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莱帝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资助。(学会办)


上两条同类新闻:
  • “蛟龙”又显神威
  • 救捞面临新挑战

  •  

    Copyright:China Rescue and Salvage Association
    版权所有:中国航海学会救助打捞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