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e }}

{{ time }}

□ 站 内 搜 索 □
请输入查询的字符串:


标题查询 内容查询

行业新闻     
通知公告     
规章制度     
水下技术     
海工技术     
综合技术     
综合信息     
救捞技术     

 
中国将提高海洋灾害预警水平 完善防灾减灾体系
发布时间: 2016/1/13 9:18:15 被阅览数: 5882 次

  中新网411电 国家海洋局今日在其网站发布《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根据《规划》,国家海洋部门将在“十二五”期间注意海洋防灾减灾,增强海洋灾害意识,加强海洋灾害风险防范和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加快提高海洋灾害观测能力和预警预报服务水平,增强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完善海洋防灾减灾体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强化海洋灾害风险防范能力。开展全国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布局和涉海工程防护规范标准制定提供科学指导。建立沿海重大工程建设的海洋灾害风险评价制度,制定风险评价技术规范,对已建和在建的沿海核电站、化工企业、大型产业园区和城镇发展区开展风险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在海洋灾害重点防御区内设立产业园区、进行重大项目建设的,应当在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开展海洋灾害风险评估,预测和评估海啸、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的影响。

  ――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完善海洋灾害应急预案,建立灾害预警多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应急管理专题培训和应急演练。建设海洋减灾中心和移动应急指挥平台,加强海洋灾情信息快速获取能力建设,提高应对各类海洋灾害的装备能力、技术水平和物资储备。做好海洋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全社会的海洋灾害防范意识。

  ――提升海洋预报服务水平。加强海洋、气象、地震、环保、水利、海事、民政、渔业等主管部门的协同与配合,进一步完善海洋预报体系,形成分级分区、面向目标、互为补充的海洋预报服务工作格局。加强海洋预报技术的自主研发,重点推进沿海重大设施、产业密集区和人口密集区的精细化预报工作。拓展海洋预报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建立渔业生产、大洋航路保障、海上搜寻与救助、海洋油气生产等专题服务系统。到2015年,风暴潮、海浪、海流数值预报时效从目前的3天提高到5天以上,近岸空间分辨率从4000提高到100以内,开展海洋灾害发生前36小时的短时临近预报。加强海洋预警信息发布,通过各类媒介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增强海洋预报的社会服务功能。

  ――增强海洋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升海洋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分析预测能力,开展厄尔尼诺、拉尼娜等海―气形势对我国气候影响的预测工作,定期发布各类分析预测产品。建立气候变化影响调查评估体系,开展海平面上升、海洋生态系统退化等对我国沿海经济社会影响的监测调查和趋势分析工作。加强沿海湿地的保护和防护林带、防潮工程建设,提高沿海各类重大工程项目和城镇市政排水设施的设计标准,增强沿海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提高海洋灾害观测能力。加强规划,优化布局,加大海洋灾害观测覆盖密度,增强离岸观测能力,完善沿岸观测、海底观测、海上平台、浮标、潜标、船舶、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海洋灾害立体观测网,提高观测网运行保障能力。加强海上重要通道、国际航线等重点海域的观测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志愿船和应急移动观测,加大海啸监测力度。进一步加强海洋断面调查,增加数量和频次,提高调查装备水平。(转摘自中新网)

液压开箱制砂机 复合制砂机 箱式制砂机 新型制沙机 振动给料机 圆振动筛 皮带输送机 轮式洗砂机


上两条同类新闻:
  • 中国防灾减灾日知识
  • 救捞论文征稿启示

  •  

    Copyright:China Rescue and Salvage Association
    版权所有:中国航海学会救助打捞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