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e }}

{{ time }}

□ 站 内 搜 索 □
请输入查询的字符串:


标题查询 内容查询

行业新闻     
通知公告     
规章制度     
水下技术     
海工技术     
综合技术     
综合信息     
救捞技术     

 
史上最昂贵的打捞工程
发布时间: 2013/9/29 11:18:10 被阅览数: 6212 次

2012113,游轮“科斯塔·康科迪亚”号在离岸150处触礁侧翻,32人遇难。当地时间916上午,施工人员开始对沉没20个月之久的 “科斯塔康科迪亚”号豪华游轮进行牵拉作业。工程共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由起重机拉动固定在船身的钢索使其翻转;第二阶段则依靠游轮自重及加装在船身一侧的15个沉箱的重力作用,使其自行翻转至竖直状态。9台液压泵将会同时工作,试图将邮轮拉正。每个液压泵将会通过4根和手臂一样粗的钢索和船的右舷固定在一起,这样,船的右舷一侧会产生11000吨的拉力,根据计算,只要有7000吨的拉力,邮轮残骸就可以开始移动。经过19个小时的复杂操作,游轮已于当地时间17日被完全扶正,现停靠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吉利奥岛附近。

  

    整个工程已耗资8亿美元,预计到项目完成时,耗费资金可达11亿美元元),为史上最昂贵的海洋打捞行动。一位参与作业的工程师表示,这次复杂艰难的行动将 “为整个海上救援业树立新的标准”。来自20个国家,超过500名救捞队伍参与了这次工程,是有史以来打捞沉船作业过程中调集力量最大的一次。  

该游轮长 290,重11.45万吨。在此次牵拉作业前,施工人员已通过水泥袋将船体与海床接触部分固定,并在作业区域铺设海底平台,为扶正后的游轮提供支撑。见图1   

施工人员通过固定在船身上的24条钢缆和布设在吉利奥岛近端的12台绞索机相连抓牢船体,同船身远端的巨型起重机形成合力,拉动钢索使船体逐渐向外翻转。此外,施工人员还在船身露天部分加装了15个巨型沉箱,为翻转提供动力。见图2
  牵拉作业结束后,施工人员还将在船身入水一侧同样加装15个巨型沉箱,并对两侧沉箱进行排水作业,以方便拖船顺利将其拉离吉利奥岛。见图

负责这次行动的两家技术责任公司有着非常不同的背景。来自美国佛罗里达的泰坦打捞公司专门打捞沉船;而来自意大利拉文纳的马克佩里公司则擅长水下施工,比如石油钻探水下平台。

  在过去一年中,马克佩里公司完成了一个有1.5个足球场大小的水下钢铁平台的建设。吉利奥岛的海岸十分陡峭,没有这个平台,邮轮可能会进一步向深水区滑落。

  平台的建设是打捞科斯塔·康科迪亚号邮轮计划一拖再拖的原因之一。为了稳固平台,必须在海底岩石上钻深达9的孔。由于不少海底岩石本身多孔易碎,根本不能起到固定平台的作用,许多钻孔尝试不得不放弃。

  邮轮打捞一拖再拖的另一个理由为了防止邮轮船体撕裂,在沉船一侧安装了沉箱托住船体,以抵消大量海水进入船身所产生的重量。

  在整个操作工程中,拉索牵引系统是最棘手的一环。负责这一项目的是美国泰坦轮船打捞公司的打捞大师尼古拉斯·斯隆队长。但拉索并不是什么新鲜的程序,类似成功的案例不少。用拉索牵引,或者说用一个由起重滑轮、钢缆、链条和其他设备构成的系统牵引是扶正倾覆船只的标准程序。但是科斯塔·康科迪亚号邮轮体积庞大,船体更长,而且倾覆在陡峭的斜坡上。另外,据说科斯塔·康科迪亚号邮轮是有史以来用拉索方法打捞的受伤最严重的船。它之前从未被用到像科斯塔·康科迪亚号邮轮这么大的船只上,这是航海史上的第一次。

在将邮轮安置在人工平台上稳定之后,未来几周的主要任务是维修,为将邮轮拖走做准备。按照计划,工程人员还将在已经扳正的船身另一侧加装同样数量的沉箱,并将其排空以产生浮力,进而拉动游轮从海中浮起,将于2014年夏季前将游轮拖离事发海域,进行拆解。

 


上两条同类新闻:
  • 救捞专业委员会2013年会及学术交流会情况通报
  • 引领救捞科技创新 服务海洋强国战略

  •  

    Copyright:China Rescue and Salvage Association
    版权所有:中国航海学会救助打捞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