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改革大潮,救捞系统在改善装备水平、提升技术能力、完善管理机制、建设国际一流现代化专业救捞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建设保障。40年来,一批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救捞装备陆续投入使用,极大提高了恶劣海况下救助与打捞的效率,成为一线“救捞勇士”。 在此选取10艘救捞系统最具代表性的功勋船舶(直升机),看看他们身上的历史荣光。 上海打捞局“大力号” “大力号”是一艘起重量为2500吨的海上自航浮吊船,它的臂合力很大,可达6000吨。从1980年由日本引进至今,作为当时国内数一数二的打捞工程船,服役38年的“大力号”凭借起吊能力大、跨距远等优点,在国内外多项重大工程建设和应急打捞任务中大显身手,战功赫赫,是中国救捞发展历史上当之无愧的英雄船。 在举世瞩目的“世越号”打捞中,“大力号”出色完成了首阶段沉船预调查、抽油和防遗体流失安全网安装以及第二阶段沉船船艏抬吊和托底钢梁安装。在2003年的东海大桥建设中,每个桥面板重近2200吨,最多时一天起吊8块。“大力号”连续507天保持高负荷状态,顺利完成308块桥面板的作业安装。 烟台打捞局“芝罘岛”工程船 曾经的亚洲第一吊,1988年建造的“芝罘岛”工程船如今仍奋战在应急抢险打捞与重大建设项目一线。作为烟台打捞局工程队的功勋船,“芝罘岛”船长109.8米、宽27米,体型是“烟救捞5号”船的数倍。同时,“芝罘岛”船的性能优势对救捞作业流程改良产生了直接影响,利用大吨位吊机将沉船轻轻抬起,使打捞工作更加安全高效。三十载奋勇向前,“芝罘岛”船书写出属于自己的光辉岁月。参与“津航浚102”打捞工程,开创中国救捞史上两个第一;首次成功扳正万吨级沉船。投入胜利油田建设,成为我国海洋石油领域积累大型海上工程建设经验和人才培养的载体。前沿科技造就新一代大国重器,“芝罘岛”船虽已不再如往昔般光彩夺目,但她那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守护一水平安的神圣使命却代代相传。 我国首架专业救助直升机B-7310 B-7310作为我国救捞人拥有的第一架救助直升机,可以在10级风和9米浪高的情况下进行海上搜救,最大航程达1092公里,一次性可以搭载15人,最快速度每小时287公里, 续航时间可达4.9小时。它的到来,极大提高了我国海上专业救助的实力,填补了我国运用直升机执行海上人命救助任务的空白。从此,我国海上人命救助从过去单一靠救助船舶实施救助发展到了运用直升机实施救助的海空立体救助,海上救助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救助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 东海救助局“东海救201”轮 作为救捞系统列编的第一条近岸双体快速救助艇,“东海救201”轮有三个优势:一是速度快,最快时速达30多海里,相当于陆地上56公里;二是它的穿浪双体设计,有很强的适航性和抗风能力,可以克服纵向波和横向波;三是它的吃水浅,可以进行浅水区域救助。基于这些优势,“东海救201”轮自2006年8月正式入列至今,圆满完成各类急、难、险、重应急救助任务和国家重大专项任务,一次次用实际行动践行“海上先锋,使命必达”的信念,日夜守护着东海平安,有力保障了国家海洋经济建设。 大型打捞抢险工程船“华天龙” 作为我国当年自行设计与建造的、亚洲最大的现代化起重打捞和海洋工程船,“华天龙”船体总长1675米,型宽48米,设计最大起重能力4000吨,全回转起重能力2000吨,可在8至300米水深、7级风、45摄氏度至零下20摄氏度温度条件下作业。自投产以来,不仅在执行应急救助和抢险打捞任务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还在海洋工程市场中转战南北、屡战屡胜,卓越不凡,在业界闯出了响当当的“华天龙”品牌,圆了几代打捞人的梦。 “华天龙”投入营运第一年,就成功地将沉睡海底800多年的宋代古沉船“南海1号”整体吊装到半潜驳上;西江23-1项目的首次吊装,“华天龙”人创造了零误差就位的奇迹;乐东22-1项目中,“华天龙”人创造了在深水海域利用工作母船进行隔水套管安装的套管长度纪录;文昌8-3项目中,“华天龙”人仅用11天,就完成了深水导管架所有构件的安装,一举刷新了此前由中海油保持了几十年的进度纪录。 面对各种挑战,一代又一代“华天龙”人,咬紧牙关往前冲,闯出了一片新天地。日前,“华天龙”正在实施福建海上风电重点项目,力争在海上风电市场同样树立自己的品牌。 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首批自有直升机B-7313 B-7313直升机是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简称北一飞)首批自有直升机之一。于2006年入编,她是见证我国海上立体救助体系发展的元老级直升机;飞行员与她一同训练、共同执勤,B-7313直升机也成为了培养救助机长的摇篮。分秒必争是救援时的真实写照,直升机快速、灵活的优势,使其总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429次完成救助应急任务,成功救助667人,她为绝望中的人们带去希望。履职十二载,曾经万众瞩目的B-7313直升机,已不再如当年那般“抢眼”,但她辉煌的救助经历值得被永远铭记。 我国首艘14000千瓦远洋救助船“南海救101”轮 “南海救101”轮于2007年11月列编南海救助局,是我国首艘14000千瓦功率的专业救助船,由于该舰直升机平台位于舰艏,整艘舰显得威武雄壮,气势如虹。自入列以来,它从死神手中夺回862条鲜活的生命,在惊涛骇浪中救起39艘岌岌可危的船舶,还出色完成了马航MH370失联客机搜救、亚航QZ8501失事客机搜救、代表中国救捞出访新加坡等重大任务。“南海救101”轮以舍我其谁的勇气、智慧和担当,在南海救助局30多艘救助船艇中,率先开展“示范船”建设,打造“准军事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救助队伍,筑造海上安全的坚强堡垒。现在的“南海救101”轮,不仅是南海救助局的“示范船”,也是交通运输系统内有名的救助“旗舰”,承担着我国南海海域最为急难险重的海上救助任务,肩负着中国救捞走向远洋的历史使命。 大型功勋救助直升机B-7125 B-7125救助直升机是一款具备全天候飞行能力的救助直升机,它的最大起飞重量达1.1万公斤,最大航程820公里,一次可搭载27人,具有抗风能力强、速度快、续航时间长等特点,是名副其实的“大块头”。作为中国救捞系统救助飞行队的主要应急救援力量,B-7125救助直升机先后在南海、东海、北海救助飞行队执行救助保障任务,曾出色完成了2008年汶川抗震救援任务,也曾在渤海海域冬季救助值班待命期间发挥巨大作用,还曾参与国家重大政治、演习保障任务,被誉为“功勋直升机”。无论哪儿出现险情,他总是能够在第一时间挺身而出,救人于危难之中,用实际行动书写忠于使命、献身使命、不辱使命的历史篇章。 现在,B-7125大型救助直升机正在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担任我国北部海区的救助值班待命任务,将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作风,守护北海海上安全。 9000千瓦专业救助船“北海救118”轮 与交通救捞大家庭的“前辈们”相比,2016年2月才正式列编的“北海救118”轮,虽是9000千瓦系列救助船的“小字辈”,却拥有更加优越的性能,其排水量达5748吨,具备B1级破冰能力,能够完成冰区救助、浮油回收、大型远距离拖带、夜间搜救等多种救助任务。无论是在海上救助一线,还是在航天发射、训练保障现场,亦或是护航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等重大会议安保水域保障工作,“北海救118”轮履职尽责、不负使命,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严峻的考验。每一次险情的背后,都有“北海救118”轮奋勇向前的身影。站好每一班岗,把好每一道关,这就是“北海救118”轮朴实却坚定的宣言。 东海救助局“东海救101”轮 “东海救101”轮是我国救捞系统目前排水量最大、船舶长度最长并首次配有直升机库房的14000KW全天候远洋救助船,具备空中立体救助、水面快速反应、水下潜水打捞三位一体的综合救助能力。自2012年11月入列以来,这艘功勋卓著的旗舰船,参与了“桑吉”轮救援、油污处置工作;马航MH370水下搜寻任务等重大搜救任务。“东海救101”轮尽其所长,在各种救援、保障、出访等专项任务中勇当先锋,以顽强拼搏、敢打必胜的担当和力量,忠实履行了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职责,展现了中国救捞走向深蓝的勇气和决心。 要想了解更多中国救捞,请参观“中国救捞陈列馆”(上海杨树浦路1426号) 来自中国交通报
上两条同类新闻:
船舶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指南突发疫情事件的船舶应对策略
|